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系统
- 首页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系统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出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简称ICF) ,目标是提供统一和标准的语言和框架以描述健康状况及与健康有关的状况。
ICF的框架强调个人健康状态不但要从医学角度考虑(如身体功能和结构),亦需同时考虑其社会方面的因素(如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等)。 ICF是一个跨文化、年龄和性别的分类系统,适用于不同的复康治疗、服务和政策上。亚太地区中,中国、澳洲、台湾和日本已率先将ICF应用于不同范畴上。

认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系统』培训系列
为了让业界进一步认识ICF系统,并探讨在香港应用的可能性,联会于2022年成立「《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工作小组」,并于2023年5月举办「认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系统』培训系列」,当中包括为期共一天半的「从服务使用者角度了解ICF」分享会及「认识ICF及探讨应用案例」工作坊。联会邀请政府统计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多个复康机构的代表担任嘉宾讲者,简介ICF系统及分享其在服务层面应用ICF系统的经验。
(1)「从服务使用者角度了解ICF」分享会
日期:2023年5月6日
人数:约200人
目的:(i) 认识ICF系统
(ii) 了解ICF系统应用在残疾人士的康复服务上的具体案例
(iii) 了解ICF系统对服务使用者及家长带来的好处和挑战
(iv) 关注ICF系统对康复政策和服务的影响
主持人:香港唐氏综合症协会中心主任张仙珍女士
程序:
致欢迎辞 | 香港复康联会副主席 严楚碧女士 |
| 注册物理治疗师 杨志强博士 |
| 香港中文大学 社会工作学系高级讲师 黄敬岁博士 |
| 扶康会 服务经理陈凯匡先生及 一级社工伍莺女士 |
总结 | 香港复康联会副主席 严楚碧女士 |
(2)「认识ICF及应用案例探讨」工作坊
日期:2023年5月13日
人数:约350人
目的:(i) 进一步了解ICF系统在康复服务的应用
(ii) 认识ICF系统在不同康复服务上的应用情况
(iii) 增加在服务上应用ICF系统的信心
(iv) 持续关注ICF系统对康复政策和服务的发展
主持人:香港复康联会副主席曾健平先生
ICF工作小组召集人伍杏修先生
程序:
致欢迎辞 | 香港复康联会主席 张伟良先生 |
| 香港理工大学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麦洁仪教授 |
| 香港中文大学 社会工作学系高级讲师 黄敬岁博士 |
| 香港耀能协会 新界东家居支援服务高级经理罗玉梅女士及 一级物理治疗师孔志强先生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 服务总监王超敏女士及 治疗师督导主任李贤健先生 |
| 政府统计处社会统计部统计科 高级统计师(社会)郭铭乐先生及研究经理伦铭聪先生 |
| 香港红十字会雅丽珊群主学校熊国佳先生 协康会叶舒娜女士 |
| 香港伤健协会欧美美女士 香港复康会张冠庭先生 |
| 扶康会吴孟杰先生 扶康会伍鶑女士 |
| 香港心理卫生会伍志华先生 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王超敏女士 |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统一评估工具工作小组
为鼓励ICF系统得以在香港广泛应用,联会于2024年成立「《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统一评估工具工作小组」,成员共有超过20间复康机构。联会期望可透过ICF框架及编码,与专职医疗团队及相关人士共同制作一套共通语言的评估工具,以确保服务到位及提供适切的支援。